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01期 本期3799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5-09-16

相聚“醉”美贵州 共酿一场世界级“微醺”


——第十四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掠影


□文/图   本报记者   王  吟


一份高度认可的成绩单


9月9日至13日,以“汇全球佳酿 促开放合作”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在贵阳成功举办。据酒博会组委会发布的不完全统计报告,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办展,本届酒博会累计达成贸易额186.39亿元,比上届增长72.29%;累计入馆27.98万人次,比上届增长101%。两项数据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在时长和规模方面,本届酒博会展期5天,吸引了全球2万余名专业客商线下参会,以历届最长的展期、持续扩大的国际参展范围和空前强大的国内展商阵容,成为行业瞩目的焦点;在活动策划与组织方面,本届酒博会紧紧围绕打造沉浸式体验平台、激发酒类消费市场活力、赋能酒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核心目标,在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三个维度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围绕酒产业上中下游全链发展,组委会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专业活动。众多知名酒企及行业组织也选择在酒博会期间举办新品发布、指数发布、主题沙龙等专业活动,发布文体旅融合项目,显示出各界对酒博会平台价值的高度认可。

同时,本次酒博会积极探索“政府指导、市场运作”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强化供需对接功能,通过展前精准匹配、举办专场采购会等方式,高效链接海内外优质供应商与实力采购商,使展会现场贸易额显著增长。


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之路


“展会的最终成效还是体现在对消费趋势的引领和对酒产品消费的拉动上。”第十四届酒博会执委会主任、贵州国际商会秘书长戴军说,助力推动“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是酒博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本届酒博会打破传统展销的单一模式,着力打造了一系列可感知、可互动、可消费的沉浸式场景。创新升级美酒生活方式馆,并与其他展馆、展区有效联动,全面打造“美酒+美食+文化+旅游+音乐+非遗”的融合体验区。同时,酒博会成功吸引了酒店餐饮、文化旅游、时尚设计、数字科技等多元领域力量深度参与,有力推动了美酒与美食、艺术、文旅等业态的嫁接。

贵州“村T”与西班牙弗拉门戈舞团共创表演内容;“超级马路松·微醺九岛”主题活动及其他商圈活动制造街头浪漫惊喜;参展观众和广大市民深度参与展会多样化活动……这些现象表明,酒博会已经成为一个倡导美好生活方式的平台,切实为参展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合作机遇,也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观展感受。

作为一种回应,参加此次酒博会的众多酒企领军人物也都纷纷在不同场合表示,将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加速卖酒向卖生活方式、卖文化体验的转变,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追求。


中国酒文化的时代之问


酒以载道,文以化人。中国制酒历史悠久,酒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从仰韶陶甗的残香到商周青铜酒器的礼序,从《兰亭集序》的“曲水流觞”到唐宋诗词的“对酒当歌”,酒从来不是简单饮品,而是贯穿中华文明的独特“证明”。在现代社会,作为国家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酒业肩负着“以文兴业、以文强企、以文立酒、以文化人”建设“中国酒业新文化”的新时代责任与使命。当前,中国酒业正处于从“企业文化时代”迈向“产业文化时代”的关键转型期。在“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中国酒文化学是中国酒行业的必修课,应该怎么建设中国酒业新文化、建设什么样的中国酒业新文化,是中国酒行业的必答题。

在本届酒博会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表示,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酒业经历了三次重要的调整,产能、销量、价格、需求都在不断变化,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消费场景、消费群体也正在发生变化,其中调整的核心因素就是中国酒文化。

中国酒文化是中华民族所创造、传承、选择、整合的饮酒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系统组成,中国酒文化的底层逻辑是集体和谐主义,是群饮文化。中国酒文化的群饮文化可以概括为“感恩互敬、分享表达、利他为主、兼顾悦己”。宋书玉认为,一切问题,都是文化问题。时至今日,酒产业和相关企业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做到“文化自省、文化自觉、文化自新、文化自信”;中国酒文化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系统总结中国酒文化的传统价值,客观分析当今“双文化结构”的相互作用,以及传承、选择、整合、创造的规律。“新质酒文化”的研究,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文化理念审视产品开发、营销推广、消费教育等各个环节,构建一个融传统价值与时代价值于一体的创新系统。

“文化是中国白酒生存发展的血脉灵魂。”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认为,当前,中国酒行业正面临一次深刻的“时代性跨越”,如何在时代浪潮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变化挑战,是需要行业共同回答的时代性课题。唯有回归“以酒成礼、以酒养老、以酒成欢”的初心,才能筑牢价值根基,走出中国酒业顺应时代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既要从“初心”中赓续文化根脉、弘扬文化精髓,让中国酒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更要从中萃取时代价值,深入挖掘新时代、新形势下酒文化的“人文价值、商业价值、社会价值”,推动中国酒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凝聚中国白酒跨越时代的强劲动力。



5186-4-1.jpg

酒博会现场—遵义产区 本报记者  吕玉昆  摄


5186-4-2.jpg

中国名酒馆品酒会现场


5186-4-3.jpg

酒博会开幕式现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