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02期 本期3797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5-09-11

秋日流萤,浓墨添辉。“第七届多彩贵州美术书法展”近日在贵州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指导,农工党省委、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省文史研究馆联合主办,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纪念中国农工民主党成立95周年。

多彩贵州美术书法展,是面向全国的高规格展览,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七届。本届展览共收到省内外投稿作品2216件,创下历届新高。经过专家评审组的严谨评选,最终选出174件获奖及入选作品,涵盖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综合绘画及书法等多个艺术门类。这些作品紧扣贵州四大文化工程,或以笔墨描绘祖国的壮丽河山,或以色彩反映人民的幸福生活,或以线条捕捉时代的鲜活图景,生动讴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展现了“十四五”时期广大人民群众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拼搏奋斗的生动实践。作者中既有技艺精湛、造诣深厚的书画名家,也有崭露头角、锐意进取的青年才俊,更有来自基层一线的艺术爱好者。创作者群体的多元化,不仅展现了我国书画艺术的深厚群众基础,更彰显了其蓬勃发展的旺盛生命力。


墨彩飞扬书盛世 丹青溢彩谱华章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谈到,“只有直接有赖于泥土的生活才会像植物一般在一个地方生下根,这些生了根在一个小地方的人,才能在悠长的时间中,从容地去摸熟每个人的生活,像母亲对于她的儿女一样。”纵观此次展览各艺术门类遴选出的金奖作品,我们会更加深刻地理解,为何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枝、叶、花、果都生发于中国广阔的乡土里。

荔波县高中美术老师朱元燕的作品《瑶胞斗鸟乐》在此次展览中获得综合类金奖,谈及获奖他十分欣喜,“近年来,贵州美术展览不断向多元化发展,不再局限于四大画种,更增设水彩粉画、综合材料绘画、农民画等较为小众的画种,让众多美术工作者多了一些选择,更多了一份期许。”

斗鸡、斗鸟、陀螺、铜鼓、猴鼓舞等民族传统文娱活动在瑶山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瑶胞斗鸟乐》的素材就来源于白裤瑶群众在节日期间举办的斗鸟大赛。作品构图生动,两位斗鸟人将自家的鸟置于一个鸟笼中,神情专注且略显紧张,围观群众或欢笑,或激动,路人则淡定悠闲。虽然没有直接描画斗鸟比赛,但从画面中仿佛能看到笼中两只画眉鸟你抓我啄、不断使出浑身解数试图将对方击败的激烈氛围,也直观地感受到白裤瑶极具特色的斗鸟文化。在技法上,朱元燕先用水彩干画重色起画,背景、地面则用水彩制作出特殊肌理效果,最后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油画技法一遍过,使画面写实且鲜活。

朱元燕介绍道,荔波县瑶山瑶族乡曾是贵州历史上最穷的“三山”地区之一。这里居住的白裤瑶同胞被誉为“原始社会遗存的活化石”,他们一直保留着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原始而粗犷。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及乡村振兴工作的不断推进,瑶山瑶族乡依托生态资源与民族文化优势,紧扣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目标,通过“文化挖掘、产业联动、服务升级”三向发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乘着高速、高铁全面开通的东风,如今的瑶山瑶族乡已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瑶山古寨从昔日的贫困村落摇身变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国画类金奖作品《侗韵新辉》的作者黎泳安是广东东莞人,在贵州工作了5年,平时经常到贵州各地写生,现在主要以贵州民族风采、地域地理环境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他表示,以前的创作主要取材于西藏山水,如雪山、湖泊,藏寺、藏式建筑、经幡、玛尼堆、巨石岩画等,通过元素的巧妙结合创作形成典型的雪域西藏风景图。而贵州山水相对西藏来说,特点更加鲜明,比如群山之中很难找到“主峰”,一不小心就画得琐碎,这对于题材和元素的选取和刻画要求更高。

黎泳安通过不断探索和总结,创作了表现侗寨生活场景的作品《黔山秋日》,并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本次获奖作品《侗韵新辉》则是在《黔山秋日》的创作基础上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归纳,通过多元的色彩展现了侗族群众在鼓楼下聚会的场景,而远处的风雨桥、其余的侗族建筑则以墨块、色块、几何线条概括,间或有一些红色点缀与重墨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凸显出画面的层次。“这幅作品以侗寨建筑、侗族人民的生活作为创作主题,体现当下侗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友爱、奋发进取的热情。” 黎泳安向记者介绍,“除了侗族侗寨,贵州还有很多值得表现和深挖的风景人文。如何把这方水土画好,且画出‘贵州味’,是我这几年和未来要持续思考和探索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迅速崛起,对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然而,对于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群体来说,报纸是时代的镜子,他们习惯通过报纸来了解社会的发展,感受时代的脉搏。在新媒体占据主导地位的当下,看报对于这部分老年人来说更像是一种精神寄托。”油画类金奖作品《报香岁月》的作者王燕妮向记者介绍作品时这样说。

自2010年研究生毕业至今,王燕妮已创作《老人看报》主题系列作品二十多幅。在构图上,《报香岁月》将三个正在看报的老年人以三角形呈现,这样的稳定性构图使画面有阔达感并极具视觉冲击力。画面中,老人均穿着深色外套,画面前端两位老人内穿浅色衬衣,第一视觉给人以庄重沉稳之感。然而仔细看,两位老人还戴着棒球帽,又给画面增添了一些年轻的时尚感。三位老年人正聚精会神地读着报纸,身周有淡淡的光晕,让人感受到现实与梦幻的交织。整个画面以发黄的报纸颜色为底色,与老年人偏红的肤色及皱纹沟壑相呼应,更加凸显了年代交错的意蕴。

版画类金奖作品《黔桥贯云岭》的作者陈晓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从小生长在北方平原地区的我来说,贵州的山水风光一直保持着独特的震撼感。特别是每次驾车行驶在一座座高桥之上时,我无不感叹贵州造桥技术的高超,也一直觉得桥梁是一个表现贵州高速发展的绝佳题材。因此我选择贵州的桥为表现主题,以六幅图——坝陵河大桥(2张)、平塘特大桥、黔春立交桥、金峰乌江大桥、江界河大桥,描述了在贵州这个多山多沟壑的地域,一座座不同形式的大桥不仅让交通更便利,更将天堑变通途,极大推动了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品的背景或是陡峭的山峦,或是层层的白云,通过这样的背景凸显出‘桥’的巍峨,更彰显出贵州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巨大成就,反映贵州人民面对自然挑战时的坚韧与智慧。”

书法是心灵在宣纸上的自由奔流。书法类金奖作品作者杨永田此次的创作以李白《大堤曲》为内容,取法黄庭坚、王铎,试图在点画疏密、墨色浓淡间捕捉灵感与激情。

杨永田向记者介绍,“在创作思路上,我紧扣《大堤曲》的浪漫豪情与柔情,希望通过书法传递诗中洒脱奔放之感。选择黄庭坚与王铎,正因他们的书风兼具刚劲与飘逸,与诗意契合,以求书文神形合一。创作手法采用草书,因其自由奔放的特性最合诗意。书写中注重笔墨配合,笔锋提按与墨色变化相互呼应,既借鉴黄庭坚‘长枪大戟’般的舒展笔画,又融入王铎连绵缠绕的笔法,让作品气势连贯。技巧上,点画注重起行收的变化,起笔或藏或露,行笔快慢相济,收笔急缓有致;墨法巧用浓淡枯湿,密处浓墨显力,疏处淡枯造空灵,借墨色对比增强层次;更随诗句韵律调整书写节奏,赋予作品音乐般的韵律美。构图以纵向书写遵循传统章法,字间疏密协调求和谐,行间留距便阅读,首尾留白造虚实相生之境,使作品完整统一。”

墨彩飞扬书盛世,丹青溢彩谱华章。本届多彩贵州美术书法展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个以艺术团结各界、凝聚人心、展现新时代多党合作蓬勃生机的平台。在墨与色的交融中,让我们共同感受艺术的魅力,体悟时代的脉动,汲取奋进的力量!



5184-4-1.jpg

《瑶胞斗鸟乐》 综合 朱元燕


5184-4-2.jpg

《报香岁月》 油画      王燕妮


5184-4-3.jpg

《侗韵新辉》 国画      黎泳安


5184-4-4.jpg

《大堤曲》 书法      杨永田


5184-4-05.jpg

《黔桥贯云岭》 版画      陈晓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