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忧心路”到“安心路”
——钟山区政协“院坝协商”守护群众平安出行
□本报通讯员 汤 敏
天湖大道如一条银链,串联起钟山区双戛街道的城市繁华与乡村烟火。然而,伴随城市化快速推进,这条道路车流骤增,标识不清、设施老旧、车辆超速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群众出行的“心头忧”。
人民有所呼,政协有所应。为切实消除道路安全隐患,钟山区政协近期主动联合双戛街道政协工作联络组,首先对天湖大道开展实地调研,随后直接将“院坝协商”会场搬到了落飞戛村的农家院坝。区政协副主席张国燕带队,与街道政协工作联络组成员、村“两委”、驻村工作队、村民代表等二十余人围坐一堂。大家放下拘束,如话家常般坦诚交流,既有对现实隐患的直言不讳,也积极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有些路段的交通标识太少了,司机开车速度都很快,我们村民过马路的时候,心里总是提心吊胆的。”“村口附近的斑马线设置得太远了,老人和小孩出门要绕好长一段路才能过马路,太危险了!”协商会上,村民代表们打开话匣子,道出日常出行的难与忧。
委员们认真倾听、详细记录,并结合调研实情及时回应:“针对车辆超速,建议在事故易发段加装减速带。”“可在道路两侧花坛加设防护栏,实现人车分流,从根源上降低风险。”
区政协委员安妮丹补充道:“除了完善硬件设施,交通安全宣传也得‘接地气’。可以组织人员进校园开展交通安全案例宣讲,在村居显眼位置张贴宣传海报,同时协调交警部门加大对该路段超速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通过‘硬件+软件’双管齐下,才能真正筑牢交通安全防线。”
经过充分讨论与协商,参会各方最终达成共识:守护天湖大道交通安全,要推进“硬件升级”,通过增设减速带、科学调整斑马线位置、加装防护栏等措施,全面消除道路安全隐患;强化“意识提升”,借助“小手拉大手”“村居大喇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扩大交通安全宣传覆盖面,让安全出行理念深入人心;推动“全民共治”,建立群众监督机制,鼓励村民主动参与道路交通安全监督,营造“人人关心安全、人人守护安全” 的良好氛围,让群众出行的安全防线越织越密。
“下一步,将安排专人跟踪推动此次协商成果落地落实,确保每一项措施都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让‘院坝协商’凝聚的智慧,真正转化为群众脚下安全畅通的‘平安路’。”双戛街道政协工作联络组组长刘明星表示,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化基层协商实践,不断彰显政协协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实际成效与民生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