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94期 本期3759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5-07-08

“政”能量深植苗侗山水 “协”众志绘就振兴画卷


——省政协办公厅派驻榕江县乡村振兴工作队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张健辉


2023年5月,一支肩负使命的队伍扎进苗岭大山,用脚步丈量山水民情,用汗水书写振兴诗行。

都柳江畔,腊酉渡口旁,晨雾还未散尽,八开镇腊酉村第一书记邵丽攥着被江风吹皱的图纸,与省州县交通部门的专家在河边礁石上反复商议;

雷公山脚的熹微里,汪脑茶山的陡坡上响起开山凿石的铿锵——两汪乡空烈村第一书记张德学正带领着村民在荆棘中开凿采茶路,汗水浸透的迷彩服紧贴脊梁;

烈日当空,木耳基地内菌棒堆成小山,定威乡定旦村第一书记张斌与群众肩扛手提劳作的身影,在蒸腾的暑气中晃动;

鼓楼映照着晚霞,栽麻乡大利村第一书记田龙挥舞荧光棒疏导“村超”涌来的车流,侗布衣裳被夕阳镀成金红;

瓜田的暮色中,瓜苗在忠诚镇乐乡村第一书记袁一维弓起的背脊间落地生根,新翻的泥土印满脚印;

短裙苗家的木楼灯火初上,两汪乡空申村驻村干部张健辉与村民核算民宿改造费用,木窗棂剪出他们为梁柱标尺的身影……

2025年6月,两年的驻村工作结束。两年间,这支来自省政协办公厅的驻村工作队,在雷公山郁郁葱葱的山峦间,在都柳江奔腾不息的流水旁,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行动,用心用情用力书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动人篇章。

截至2025年5月底,工作队累计争取帮扶项目71个,争取资金618万元,协调省级部门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推动各村特色产业稳步发展,群众生活持续改善。空烈村获评贵州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点”及榕江县“特色产业示范村”,定旦村、空烈村、腊酉村获评榕江县“乡村振兴和美乡村示范村”,工作队获评“榕江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先进单位”,向党和群众交出了扎实的“驻村答卷”。


振兴征程总览:多维赋能助推面貌焕新


两年来,驻村工作队全体成员牢记“国之大者”,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切实履行“一宣六帮”职责,紧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核心任务,扎根榕江县6个村寨,以“强政治引领、重党建赋能、抓基础固本”为主线,统筹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筑牢政治根基:以思想引领凝聚振兴共识

扛牢政治责任,践行初心使命。工作队始终将基层党的建设摆在首位,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黔东南州“推动文旅体融合高质量发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指示要求,建立“第一议题”学习制度,组织村“两委”和支部党员开展集中学习、专题研讨,并经常组织“院坝会”向群众宣讲政策。

在工作队扎实推进各项指示要求落地的同时,省政协强化顶层设计,系统优化助推振兴方案。省政协主席赵永清9次亲临榕江视察调研,现场指导产业规划、民生项目落地等,为榕江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驻村工作出谋划策;省政协机关党组定期听取工作队汇报,协调解决资金、项目等难点问题,形成了“党组统筹、机关联动、队员冲锋”的帮扶格局。


建强战斗堡垒:以党建赋能夯实基层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队深知,只有扎实推进党建工作,夯实基层组织建设,才能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抓班子带队伍,提升组织战斗力。工作队以“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帮助6个村党支部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建强村“两委”班子,发展党员11名、入党积极分子10名,着力打造基层骨干力量。

抓活动强引领,激发组织活力。创新开展“党建+”系列活动,通过“主题党日+产业攻坚”“党员大会+民生议事”等形式,推动党员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中亮身份、当先锋。两年来,各村通过开展庆“七一”、主题党日、过政治生日等活动,组织党员开展义务劳动、志愿服务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法律法规宣讲等百余次。大利村通过“党建+非遗保护”,组织党员牵头成立侗族大歌传承小组,带动村民参与非遗传承。空烈村和大利村被榕江县委、县政府表彰为2024年度基层党建先进单位,定旦村获评“双拥模范村”和“民主法治示范村”。


抓实基础工作:以精准施策守牢振兴底线

“不能‘一俊遮百丑’,更不能一项不达标导致前功尽弃。”赵永清的警示时刻提醒着工作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事关民生根本,必须万无一失。

织密防返贫监测网络,夯实民生底线。工作队紧扣动态监测和及时帮扶“两个环节”、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建立健全“一户一档”台账,每季度全覆盖入户采集信息,累计排查预警线索250余条,新增监测户32户,消除风险68户,不断续写更新“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帮扶台账。针对重病、伤残人员,独居老人和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建立“监护责任人+定期走访”机制,落实兜底保障政策。


强化治理创新:以机制筑牢安全防线、涵养和谐乡风

工作队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坚决守牢安全稳定底线,深入农户常态化开展交通、燃气、用电、防火、防汛、防溺水、防诈骗等安全宣传和检查,对地质灾害隐患点、住房安全、森林防火等重点领域进行严密巡查排查,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工作队还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全面推行“党建引领+村民自治+积分管理”模式,建立“积分兑换超市”,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指导完善村规民约,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作用,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无事不办,破除高价彩礼、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


聚焦产业发展: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在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方面,工作队立足茶产区优势,深化“党支部+”模式,成功打造区域品牌,积极推进茶旅融合发展;通过协助民宿改造和旅游路线开发,带动集体经济壮大与村民增收;在研学资源丰富地,积极引进市场运营主体,共同开发特色研学路线和文化创意产品。部分村持续巩固发展绿壳蛋鸡、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业、养殖业与加工业,并成功举办“茅人节”“羊烧笋节”等特色生态节庆活动,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对拥有独特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或生态资源的村落,工作队则侧重发展农文旅产业,通过打造特色民宿、红色教育基地,开发生态观光、水上游乐项目和农事体验项目,吸引来大量游客。


落实基建惠民:完善基础设施增进民生福祉

在大力推动基础设施改善方面,工作队积极协调并争取各级各类资金,在帮扶地实施了一系列惠民工程,重点解决了长期困扰部分区域农田灌溉的水利设施难题,改善了人居环境;修建修缮了产业路、通组路,安装了安全防护栏和照明设施;完善了学校体育场地、议事长廊、篮球场、活动室、卫生室等村文化场所及消防、饮水设施。特别是在交通瓶颈突出区域,在省政协党组和机关党组的大力支持下,工作队争取到重大交通项目立项,两座关键桥梁已纳入省级计划。同时,工作队积极联系省智力支边办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多期技能培训班,切实提升了村民就业能力,还争取单位和个人捐款捐物,慰问困难群众、资助大学生就学等。


细看六村蝶变:各施所长竞展振兴华章


“驻村帮扶不是去‘镀金’,也不是去‘做客’,更不是去‘混日子’,驻村帮扶就要真帮实扶。”赵永清对驻村工作作风的要求,成为工作队的座右铭。


腊酉村:桥连民心铺就“跨越发展”幸福路

交通破题:紧盯“过江靠摆渡”难题,在省政协和省政协办公厅大力协调下,积极争取并落实项目资金,成功推动腊酉大桥(省第一批渡改桥项目)建设工程启动。目前项目前期工作已完成,预计今年8月开工。大桥建成后,将彻底解决当地及周边上万群众出行难经营难问题,为区域发展打通交通脉络。

文旅破局:成功引进市场主体,盘活村内闲置用地10余亩,打造水上游乐项目。同时,争取到省住建厅和省民宗委配套建设资金改造闲置校舍2栋,用于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和特色民宿。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过省政协办公厅争取到资金硬化3条通组路、维修3条串户路,新建蓄水池1座,安装太阳能路灯200盏,并建设了议事长廊、民族团结食堂、篮球场、儿童和老年活动室等5处公共服务设施,村容村貌与公共服务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产业破茧:通过引进市场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盘活村内闲置资源和土地,实施农文旅融合项目,努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引导村民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百余亩,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整理相关故事,并着手开发地方特色文创产品。预计项目运营后,村集体经济收入将大幅增长。


空烈村:茶旅融合激活乡村“造血”动能

产业强基:立足当地优质生态资源禀赋,创新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全力推动青白茶产业和民宿经济发展。大力推进科技入户,邀请专家开展青白茶种植技术培训,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并督促茶农加强茶园除草施肥、病虫害预防及加工销售等环节管理,提升茶园产量与茶叶品质,帮助申请注册“北风坡”茶叶商标,品牌建设迈出坚实一步。2024年,全村产茶鲜叶达9.8万斤,总产值490万元,带动本村及周边村寨200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3000余元。同时,积极探索黄脚胡蜂养殖和鱼塘养鱼项目,努力走出一条发展生态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产业路子,不断改善群众生活水平。

民生暖心:争取2024年“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基础设施以工代赈项目,维修群众房屋和农田基础设施,并为群众带来务工收入。同时,积极联系并促成省住建厅支持污水处理、省民宗委支持农特产品晾晒坝建设等两个惠民项目落地。协调省移动公司资助资金建设通信基站,协调黔东南州民政局支持建设“儿童之家”。

治理有效:以“文明和谐乡村”建设为抓手,争取经费新建“合约食堂”,利用省政协办公厅帮扶资金实施人居环境整治、议事长廊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及卫生室改造提升等项目。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作用,教育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使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人心。


定旦村:多措并举实现“增收致富”愿景

精准帮扶:精准落实因户施策、产业奖补、务工补贴等惠农兴农政策,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巩固发展绿壳蛋鸡养殖、黑木耳种植、野生中药材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稻花鱼、羊烧笋、黑毛猪、肉牛等种养殖业,带动定旦村及格览、控乃等附近村寨群众就近就业,全村人均年收入增长2000余元。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6万元,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保障民生:帮助定威乡、争取民族团结进步建设、产业路维修等项目资金,新建联组路1.8公里,维修塌方水毁产业路12.3公里,安装危险路段波形防护栏。清理消防常高压水源并更换老化破损管道,检修消防管网,对良田灌溉取水口、村露天篮球场、太阳能路灯、乡中心校操场及食堂等进行翻修维护改造,保障了生产、消防用水,消除了安全隐患,改善了文体活动场所,解决了学校师生就餐卫生、安全等问题。积极与省相关部门联系,推动榕江入选国家生态综合补偿示范县项目库。

强化治理:充分发挥“寨管委”等作用,调动群众积极性,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发挥党员、干部表率作用,开展主题党日集体劳动、日常巡河巡查、走访慰问献爱心、抵制毒品传销网诈虚假宣传等活动,不断改善村容村貌,提升群众思想素质,推进移风易俗,形成各组各寨齐抓共管、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推动定旦村先后被评为全国、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民主法治示范村”。


大利村:文旅赋能展现“非遗古寨”新貌

非遗焕彩:打造“非遗+旅游”产业链,深挖侗族文化底蕴,助推建设侗族文化博物馆,系统展示当地独特民族文化遗产;把侗族大歌、侗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融合到表演活动中;鼓励村民踊跃参与,自由发挥,用自己的方式歌唱祖国、演绎生活,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民族文化。2024年,凭借独特文化魅力,大利村接待游客总量突破10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

生态宜居:筹集资金加大力度修复大利村产业引水灌溉渠,保障了村内450亩农田和600亩林下经济的灌溉需求。持续投入资金改善人居环境,购置垃圾转运车、转运箱,安装太阳能照明灯35盏、修复机耕道路基,建设大利村旅游标识导览系统,让村寨环境更加整洁优美。凭借在文化保护、基层治理等方面成效,大利村成功获评黔东南州第二批“民主法治示范村”和省级“传统村落保护示范村”,古寨焕发新生机。


乐乡村:农旅共振打造“诗画田园”新景

农旅兴村:依托当地良好生态和农业基础,积极谋划发展乡村旅游与特色优势农业。引进6家运营主体进驻,共同策划打造富有乐乡特色的研学旅行路线和文化体验产品。积极拓展农产品销路,帮助村民宣传销售百香果、西瓜等优质果蔬,提升农业附加值,促进群众增收。

治理优化:积极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创新积分兑换方式,实现积分网络化管理,有效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村民参与率超90%。倡导文明新风,建立“红白理事会”,有效遏制大操大办等陋习,推动移风易俗。探索形成的广纳民意“问诊”、带案下访“出诊”、民主集中“会诊”、周期回访“复诊”基层治理“四诊”工作法,已在全县推广。

设施提升: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申请资金对严重损坏路段进行改造提升,建设补充水源蓄水池,解决群众出行和生活用水问题;为村委会添置更新会议设备,改善议事和活动条件;成功对接省交通运输厅,帮助申请乐乡桥重建项目,大桥于今年6月底建成通车,极大改善村民出行和产业发展条件。


空申村:生态为底绘就“山水人家”新篇

生态富民: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生态资源,积极发展民宿经济,已完成18栋民宿改造升级。民宿旅游呈现良好势头,今年第一季度营收超12万元,生态价值有效转化为经济效益,为村民开辟了增收新渠道。

治理创新:全面建立并实施积分管理制度,通过正向激励引导村民参与公共事务、遵守村规民约,提升村民自治积极性和村庄凝聚力。持续开展环境卫生治理,村民环保意识增强,推动空申村在两汪乡“四在农家·和美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评比中连续六个季度获评优秀等次。

民生改善:积极对接争取项目资金,建设产业路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加装道路防护栏保障出行安全,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提升村容面貌,建设合约食堂便利村民生活,新建或改造公共厕所完善基础设施,稳步提升了空申村基础设施水平和村民生活品质。



5146-3-1.jpg

腊酉村驻村第一书记邵丽(后排左二)带队查看蓄水池建设项目。


5146-3-2.jpg

空烈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德学(左)为患病村民送去专用药品。


5146-3-3.jpg

定旦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斌(右)与群众一起卸载黑木耳菌棒。


[HBZ7UDIL[4GZEPFA@49A3N.jpg

大利村驻村第一书记田龙(左四)组织村民召开院坝协商会,讨论大利村摆渡车运营工作。


(0)CZAN]@`L%V]MBOAEPZ2H.jpg

乐乡村驻村第一书记袁一维(左)入户了解监测户生活情况。


U6]MGU7VL`4LV8{@`KAJQ77.jpg

空申村驻村干部张健辉(右)调查困难群众家庭情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