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山地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新突破

发布时间:2022-01-22 11:13:55 来源:贵州政协报 原文作者: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十三五”期间,全省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2%、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前2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5%。去年,这两项指标分别增长7.5%和11%,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但我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一是土地自然资源先天不足。耕地仅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0.05%;旱地比重大,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4.49%;耕地破碎,每块土地平均面积不到0.8亩;连片平整土地少,500亩以上坝区仅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7%;耕地质量差,绝大多数为中低产田土,高等级地仅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二是农业设施建设后天不优。全省耕地综合有效灌溉率40%,比全国低10个百分点;机耕道路配套不足,高标准农田比例小、建设标准不高;土地“宜机化”基本条件差,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仅41.2%,比全国低30个百分点;物流冷链配套、农业生产现代化装备、农业信息化等建设滞后。三是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好。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三方责任不明确、利益联结不直接,未能发挥农民在种养环节的主体作用。四是农业市场化程度较低。农产品普遍存在“质优相不优,质优价不优”“有产品没价格,有特色无品牌”“渠道品牌强过产地品牌”的困境。五是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弱。特色优势产业大多产业链短且集中在中低端环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只有51%,比全国低17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为1.53︰1,远低于全国2.4︰1的平均水平。建议:

一是做足“山地”文章。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适当提高建设标准,与土地“宜机化”改造同规划、同实施、同验收、同投用。积极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分层分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全国有影响力的“贵字号”区域公共品牌,提高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水平。

二是做足“主体”文章。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本地龙头企业。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反租倒包”等模式,探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新机制,不能让企业把农民从土地上挤出去,也不能让农民简单成为企业的打工者,真正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形成紧密相连的利益共同体。

三是做足“科技”文章。以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为龙头,加大贵州种质资源库建设,建立南繁种业硅谷基地,提升农业良种化水平。通过大数据信息化技术,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提升土地产出率。以工业大突破为载体,推动设施装备升级和技术集成创新,提升山地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四是做足“市场”文章。实施产销精准对接行动,构建大中小微市场流通销售体系。实施“互联网+农产品进城”行动,依托农村电商,把贵州优特农产品卖到全国。实施“专精特优”农产品推介行动,面向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市场,建立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销售中心(专区)。

五是做足“服务”文章。搭建“农业社会化服务超市”大数据平台,以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等为服务主体,拓展产业、农技、农机、销售、市场等全过程全产业链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实现农产品主产区全覆盖。

彭玉荣委员发言

版权所有:开云官方平台app 主办:开云官网入口网页版下载黔ICP备17008417号-1

承办:开云官网入口网页版下载 信息网络中心 技术支持: 泰得科技

Copyright @ 2018-2022 GZSZX.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499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