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民盟界别冉霞委员代表民盟省委发言 科学调整行政区划 优化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

发布时间:2021-01-29 15:28:16

新型城镇化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贵州省行政区划调整,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大中小城市能级提升,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和集群发展,促进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会治理能力提升。2011-2017年,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对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贡献5个百分点以上。虽取得以上成效,但我省行政区划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方面,我省周边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市都已上升为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成渝、北部湾、长株潭、滇中等城市群正处于吸聚资源要素和产业发展壮大的阶段,对我省部分地区将产生较大的吸附影响。与重庆市接壤的黔北、黔东北地区,城市布局存在空白,受重庆吸附影响较大;黔东与湖南接壤一线,铜仁市城市体量不够强势,竞争力弱于湖南省怀化市;黔东南至黔南与广西接壤一线,具备与珠江三角洲相互连接的交通通道,旅游业已经享受交通红利,但缺少城市布局,产业转移缺失载体,交通通道还未转化为产业通道;黔西南与广西、云南接壤一线,兴义市城市体量相对弱势,受滇中城市群吸附影响明显。省际边界呈现兴义—兴仁、碧江—万山、盘州、威宁四个孤立的区域,这四处区域势力强度相对弱势,内含的强势区(市、县)数量较少,城市中心场强值优势不足、与腹地的融合趋势不够明显,中心城区对周边市县牵引力明显不足,上述地区都存在被虹吸的风险。

另一方面,我省城市布局还存在城市等级结构不合理,城市数量少、分布不均衡,大城市牵引力不足,市、县、乡三级行政区面积、辖区人口、人口密度有较大差异等问题。市辖区占县级行政区的比重为18.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全省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大城市仅有贵阳市、遵义市;面积最大的遵义市是面积最小的贵阳市的3.8倍。县乡级行政区合并因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意愿等原因一直没有推进,如黔东南有多达16个县级行政区,20万人口以内的县级行政区就有9个。针对以上情况,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研究,提高行政区划科学性规范性。开展优化行政区划设置研究,从理论高度总结行政区划经验成效。结合面临机遇挑战,参考“城市场强模型”等科研成果,设计省级行政区划总体规划,并主动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城镇)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相衔接。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明确各类优惠、帮扶政策优先向规划区域倾斜。

(二)争取政策支持,破解行政区划困局。一是争取国务院及民政部对贵州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调整事项加大支持力度。贵州省县级市和市辖区占县级行政区比例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还需增加15个以上。二是争取全国人大、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对贵州省民族自治地区优化行政区划改革加大支持力度,力争全国人大以立法解释的方式授权贵州省进行自治州辖区行政区划改革,推进弱势县域合并,培育强势城市,为提升我省民族地区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实力提供政策法律支撑。

(三)加强区域协同,明确区划重点。各级地方政府应强化全省“一盘棋”思维,进一步增强区域协同,根据省域经济发展需求,主动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建立健全由各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齐抓共管的行政区划管理体制和协调联系工作机制,成立相应议事协调机构,加强对区域内行政区划工作的调度和部署。根据贵州省域经济发展需求,分批次实现行政区划调整。一是中心城市扩容。贵阳市行政区划以修文县、清镇市撤县(市)设区为首要争取目标,同时要跨市州整合龙里县甚至到惠水县、贵定县,积极推进开阳县、息烽县撤县设区。依次解决毕节市市辖区单一、遵义都市圈融合发展、铜仁市拓展中心城区空间等问题。二是补点新兴中小城市。优先在省际边缘环形城镇带上培育城市发展增长极,建议将德江县、榕江县、正安县等列入撤县设市优先培育范围。

冉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