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大交通变大流通 促产业大发展

发布时间:2021-01-29 14:58:20

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期间,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副主席杨从明提交了《关于大交通变大流通促产业大发展》的提案。提案建言将大交通优势转化为大流通优势,使大流通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在区域间快速高效配置,从而推动贵州产业的大发展。

核心提示

贵州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多年通过几届党委政府的接续奋战,贵州交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发展,从交通弱省变成交通大省,形成了四纵四横高铁网、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沥青(水泥)路、组组通硬化路的大交通格局。贵阳“米”字型西南交通枢纽地位已经确立,贵州实现了从“地无三里平”到世界“桥梁博物馆”的华丽转身,形成了“铁公机”互联,水陆空互补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原因分析

交通不等于流通,发达的交通不一定有高效的流通,两者既相互依赖、密不可分,又各有侧重。交通改变了流通的速度和成本,改变了区域间的资源配置,大交流必然促进大流通。但我省现代流通体系尚未形成,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强交通弱流通的问题相对突出。物流成本偏高成为制约贵州产业发展、增加居民生活成本,以及减弱国内国际双循环效益的重要因素。如何把我省大交通优势转化为大流通优势,大流通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在区域间快速高效配置,从而推动贵州产业的大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我省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建议措施

进一步夯实交通运输基础体系。进一步打通公路、水路、铁路断点、堵点,建设区域协同发展的物流、人流节点和站点。省际协同规划建设连接“西安-成渝-贵阳-粤港澳大湾区”“昆明-贵阳-湖南-长三角经济区”两条连接内陆与沿海港口的重载铁路物流和大宗公路物流运输通道,坚持海铁、公铁联运,加快规划建设物流通道沿线的物流港、物流园区、物流节点和场站,尽快形成以贵阳为中心,连接上下、横贯东西的运输大动脉。加密贵阳机场航空货运航线,有条件开通部分支线机场的货运业务。尽快开展贵阳北站的高铁货运业务,并逐步完善高铁货运通道出口,发展高铁物流业务。推动“铁公机水”的物流通道互联互通设施建设,减少运输环节,推动运输结构调整,促成海陆空、“铁公机水”多式联运无缝对接,逐步形成交通运输体系、现代物流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同频共振,相互促进的格局。

进一步打造现代物流体系。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打造贵阳贵安、遵义两个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合理布局建设一批国际陆港、物流枢纽中心、分拨集散中心、仓储配送中心、终端网点以及区域性批发市场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省市县乡四级物流中心、分拨中心和物流节点,形成省际间区域联动,省内城乡互助的物流集散分拨配送体系。招商引进和培育壮大一批现代物流龙头企业,扶持一批本地物流中小企业。

进一步规划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建立省市县三级商贸流通体系,形成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零售市场相互支撑的综合市场体系。进一步做强做优贵阳西南商贸城,将其建成具有规模优势、品类优势、价格优势,面向西南的区域性商贸中心。针对我省十二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建立全省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贮运及配送网络,推动农产品集散中心、装配中心、交易中心、信息中心一体化建设。

进一步完善产业支撑体系。围绕交通路线布局产业园,形成一批供应链、产业链、物流链深度融合的产业集群、产业带,提升物流对产品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的适配性。大力发展枢纽经济、路衍经济、通道经济。推动农产品包装、仓储、运输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产品运输效率、降低损耗。

进一步健全信息互助体系。发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先行先试优势,大力推动物流产业信息化建设。依托货车帮等龙头性企业,建立完善全省物流信息公共平台,整合全省产业园区、物流园区、企业、车辆及物流产品信息,打通各部门、行业、运输链各环节的信息孤岛,提升物流全过程信息化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