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点


义务教育资源保障的建议


——程绍雨委员代表九三学社省委的发言

发布时间:2020-01-19 15:45:03

  易地扶贫搬迁和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是我省必须打赢的“四场硬仗”中的两场硬仗。易地扶贫搬迁点的义务教育保障问题,是这“两场硬仗”的交汇点,也是关键着力点。解决集中搬迁安置点义务教育保障问题,必须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关于“加快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教育医疗等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的要求,让随迁子女“有学上、能成才”,这对搬迁户融入城镇生活、安居乐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据统计,全省各搬迁点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共有273万,其中,135万人的入学问题已利用现有教育资源解决,剩余138万人必须通过新建学校来保障。全省已配建中小学校333所,计划今年再配建393所。

  通过调研发现,我省集中搬迁安置点义务教育资源保障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育资源供给不足。随迁子女数据精准锁定难,直接影响其就学安排,突出表现为搬迁点学校的学位不足,如毕节七星关柏杨林搬迁点缺额4715个,平均班额76人,最大班额86人。二是建设资金缺口大。市县级财政基本属于“吃饭财政”,能自筹解决的资金有限;同时,受融资政策调整影响,工程筹、融资更加艰难。三是工程建设进度慢。受城建规划限制,配建学校建设用地储备不足,征地拆迁难度大,工程建设成本高,“手续办理慢”和“建设工期紧”的矛盾突出。四是教师编制紧张。有的年龄偏大、身体抱恙的在编教师不能承担正常教学工作;部分管理和技术人员超编占用教师资源;配建学校教师没有编制,只能通过调剂解决。为此,我们建议:

  第一,切实保障随迁子女入学需求。一是统筹配置教育资源。对能满足学位供给的地方,按就近入学原则做好转学;对存在一定学位缺口的,按缺多少补多少原则,通过改扩建学校解决;对学位严重不足的,与搬迁点同步配建学校,确保随迁子女应学尽学。二是扎实做好就学服务。按“搬迁一个、接收一个”的原则,开辟随迁子女就读“绿色通道”,保障他们都能顺利入学。三是同步配齐学校设施设备。在加快学校主体工程建设的同时,同步推进运动场、绿化美化等附属工程建设,按标准配齐课桌椅、图书、计算机、学生食堂和宿舍等教学生活设备设施,确保投入一所、达标一所。

  第二,全力化解资金紧缺难题。一是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在国家和省级易地扶贫搬迁资金预算中,增加用于安置点配建学校的专项资金;把配建学校建设项目纳入省级以上发改、财政、教育等专项资金补助申报;在主城区配建的学校,应纳入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的支持范围。二是多措并举拓宽融资渠道。各地政府要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补助资金和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加大资金统筹、整合力度;还可以采用EPC总承包代建模式缓解资金难题。

  第三,确保学校与搬迁点同步建成投用。一是加快工程进度。各相关部门要尽快办理配建学校的审批手续,承建单位要围绕工期和施工节点目标,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饱和施工,确保今年上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是保证配建学校学位供给。对工程体量较大、建设周期较长的项目,做好整体施工计划,分期推进工程进度,确保学位供给能分阶段及时增加。

  第四,配优建强搬迁点教师队伍。一是以市为单位统筹调配师资。按“严控总量、盘活存量,增减平衡”原则,推进教师编制跨区域调配,根据师生比和班师比,动态核定市内教师编制,使教师从“学校人”变为“系统人”;实行“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统筹用好用足现有教师资源,采取特岗教师招聘、引进、考调等方式配备师资,满足搬迁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需求。二是通过培训提高教学水平。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与东部高水平学校加强交流,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国培”“省培”计划向搬迁点教师倾斜,围绕随迁子女学习中的实际困难开展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课堂教学质量。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省政协副秘书长(兼)、九三学社省委专职副主委

  界别:九三学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