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94期 本期3758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5-07-04

红色礼赞 


(散文诗四章)


□李东华


黎平翘街


一条两头翘翘的街,像一根扁担,危难时刻,挑起中国革命的重担。

1934年12月14日。天气奇寒,大雪纷飞。一支刚经过湘江血战后的疲惫之师,来到黎平,来到翘街。

翘街,以自己的纯朴、热情,倾其所有,招待这支队伍。让这支队伍,有了回家的感觉。

让这支队伍,在这里得到短暂的休整;

让这支队伍,在这里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

让毛泽东转兵贵州的正确主张得到多数同志肯定;

让黎平会议成为伟大转折的前夜;

让革命的火种从此在黎平熊熊燃烧;

让黎平这个连接湘黔桂的古城,从此走进中国革命史,让人传颂,让人礼赞。

时间冲不走记忆。这条明清老街,以它独特的眼光,见证了革命。

如今,走进翘街,那些古朴的门楣,踏得锃亮的青石板,以及红军总部驻地简单的陈设,似仍在向你讲述:当年红军走过时那感人的场面……


娄山红枫


大娄山,黔北最高山脉。

……秋天,枫叶渐红,红得似火,似霞,映红天边。

那一团团似火的红枫,是红军战士的鲜血染成?

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曾两度激战娄山关。

娄山关抢夺战——让多少红军战士流尽最后一滴血?娄山关天险,留下多少无名英雄可歌可泣的故事?……

那些开在山岭、悬崖、巉岩的红枫,是怒吼,是呐喊,是不屈的回声。它们是钢铁的意志,英雄的史诗,红色的经典。

年年岁岁,不怕风吹雨打,不怕季节更迭,成为开不败的记忆,祭奠的颂词。

一曲《忆秦娥·娄山关》,让我读到不屈的主题,不屈的信仰。

雄关挡不住去路,雄关成就英雄的美名。

娄山红枫,娄山关高高飘扬的旗帜!


江界河


江界河——水流湍急,乌江最陡险的一段。

雾茫茫的江面宽阔而迷濛,氤氲的水面藏着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

1934年12月,一支头戴八角帽、身背斗笠、穿着褴褛的部队来到这里——他们要从这里强渡江界河,为红军北进遵义打开通道……

敌人已将渡河的船只全部收缴到对岸。

但……河必须渡……

伴随着隆隆的枪炮声,勇士们或俯伏竹筏,或跳入彻骨的江心,英勇泅渡……呼啸的子弹,穿透竹筏,射进勇士们的胸膛,鲜血染红了江面……

子弹挡不住勇士们渡河的决心,江水拦截不了他们渡河的意志。

当最后一只木筏,英勇地冲上岸头,乌江天险,就这样被勇士们降服。

一个个传奇的故事,从此定格在滚滚的大江上。

江界河,因红军抢渡而声名远播,永垂青史。

如今的江界河,已是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

当如织的游人,在啧啧称赞乌江画廊美景的同时,面对渡江战役纪念碑,面对弹痕累累的竹筏,顿生崇敬与震撼……


飞夺泸定桥


这就是留给红军通行的桥?

几根寒光闪闪的冷凝铁索——横跨在波涛汹涌的河面上……

不要说通行,就连看一眼,也心生胆寒。

更何况:桥对面还有暗堡,机枪,重兵……

面对无桥可过的大渡河,面对没有桥板只有铁索的泸定桥,面对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的生死存亡紧要关头……

飞夺泸定桥,已别无选择……

国民党曾叫嚣:要将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要让朱毛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固守桥头的国民党守军已在嘲笑:一块桥板也没有,看红军怎样插翅飞过泸定桥?

……而二十二位勇士,硬是冒着敌人的炮火——两腋夹着铁索,两腿盘着铁索……奋不顾身,爬铁链过河……

夺桥与守桥,双方的枪炮喷着火。

二十二勇士,像二十二只雄鹰,在硝烟弥漫的大渡河上凌空而舞……

铁索桥,终于在二十二位勇士的英勇顽强下,变成温顺的绵羊。

飞夺泸定桥,抢夺战争胜利的生命通道;

飞夺泸定桥,打出中国工农红军的军威;

夺桥成功,成为中国军人无往而不胜的战例……

如今,战争的烽烟已经散去,铁索桥已变成钢筋混凝土大桥。但——红军战士用生命夺桥的故事,依然萦绕心中;用鲜血凝成的夺桥纪念碑,永远矗立桥头……


Baidu
map